白杨沟村位于祁连县东北部,因沟内白杨树密布,故名。东北-西南走向,长18公里,海拔3200米。属山地草甸类草场,植被盖度约90%。总人口133户435人,有回、汉、藏、土、蒙、等5个民族,各民族团结和睦。有“佛爷洞"龙鳞大白杨""三锅叉山""拴马桩山"的美丽传说,有海洋生物化石、丹霞地貌、白杨沟河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,有二炮部队驻扎白杨沟时留下的红色记忆,有动物标本制作、石艺、根雕、树雕等传统非遗手工艺作品,有社火等民间艺术表演,有10余名擅长吹拉弹唱的文化能人,有豆面散饭、麦仁、炕洋芋、馓子、羊肉盖被、烫面油香等地方特色美食。近年来,白杨沟村在省州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、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项目,村庄环境干净整洁、民风淳朴热情,现评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。
草大板村地处阿柔乡南部,由藏、汉、回、土、蒙古等民族构成,距县城辖属6个牧业社和1个农事队,全村共有人口565户1578人,海拔在2900-4000米之间,夏季草场在峨堡镇以东景阳岭与门源回族自治县分界,全村气候为冷温寒温、半湿润牧、农、林气候区,适宜于发展畜牧业。阿咪东索景区、阿柔大寺等一批祁连全域旅游重点景区位于该村,峨祁公路穿村而过,也是祁连机场必经之路,具有丰富的森林、雪山、草原、河流等旅游资源和便捷的旅游交通。
白石崖村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峨堡镇,峨堡镇位于祁连县城东部,是北通河西走廊,东南通往门源、西宁等地的主要交通枢纽,素有“祁连东大门、青海北大门”的美称。峨堡镇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,文化底蕴深厚,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潜力。卡约文化古遗址“古三角城”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遗址,元朝“峨堡古城”、宋朝“古方城”、白石崖卡约文化遗址等被列为州县级文物保护遗址。祁连县峨堡镇境内资源丰富,峨堡野生黄蘑菇因肉厚味美而享誉省内外。
营盘台村位于祁连县八宝镇南部,南望牛心山,东与八宝镇下庄村相连,南与冰沟村毗邻,距八宝镇6公里,村内平均海拔2964米,170户620人,有回、汉、藏等民族。营盘台村背依雄伟的牛心山,“—山尽览四季之景”穿梭其村,有丰富的森林、田园景观,景色怡人、民风淳朴,是祁连县未来的滑雪小镇,绝佳的旅游目的地。
卡力岗村位于祁连县八宝镇东北部,是距离祁连山国家公园最近的入口,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卡力岗村西侧的山顶不仅能一览山下村庄、油菜花、森林等美景,也能欣赏到拉洞峡内祁连山国家公园美景,是绝佳的天然观景台。卡力岗村是以撒拉族为主的村庄,撒拉族为数占全村人数的52%,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。撒拉族有精美的手工艺品,其妇女制作的刺绣十分精美,剪纸和窗花是擅长的一种装饰艺术。撒拉族的美食文化也是—大特色,有各种各样特色小吃,可以吸引远道而来的游客驻足。祁连奇石、神仙洞的传说及纵横交错的田园风光,能为游客带来非凡的旅游体验。
下庄村共358户,1195人,其中20户居住在县城北侧红崖湾,338户居住在县城南侧元宝山,有回族、汉族、藏族。下庄村地处高寒山区,年降水量约420毫米,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,北依卓尔山景区,南接阿咪东索景区,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,以祁连圆柏、龙鳞杨为主。村内民族风情浓郁,有悠久的多元民族文化内涵和传奇的自然人文景观。
麻拉河村位于祁连县东北部,距祁连县城3.8公里。海拔2787米。属山地草甸类草场,植被盖度约90%。总人口218户724人,有回族、撒拉族、东乡族、蒙古族、藏族、汉族等6个民族,这里有卓尔山景区、丹霞地貌、森林草原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 源尽收眼底。碧绿草原与火红地貌辉映,是摄影师们的最爱,有美食、民俗、刺绣等传统非遗手工艺作品,有回族民间宴席曲表演,有豆面散饭、麦仁、炕洋芋、微子等地方特色美食。近年来,麻拉河村在省、州、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实施了村 容村貌整治、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项目,村庄环境干净整洁、民风淳朴热情,每年举办“飞行节"和“玩偶狂欢节"等品牌赛事,先后评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乡村旅游重点村。
扎沙村位于祁连县默勒镇东部,东与门源县皇城乡、西与默勒镇多隆村、南与门源县苏吉滩乡、北部与祁连县峨堡镇峨堡村接壤,盘大公路穿村而过,距县城八宝镇170千米,距默勒镇政府75千米,平均海拔3200米,总面积58.1万亩。全村共有237户907人。主要民族是蒙古族,占80%,其他民族为藏族,汉族,回族。近年来,扎沙村依托天境圣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牧民们开办牧家乐,牧家宾馆,推出蒙古特色的美食,同时集旅游、休闲、娱乐、餐饮、住宿为一体的天境圣湖旅游开发项目正在建设中。
托勒村位于祁连县东部,东部与曲库村、西部与夏格村、南部与甘肃肃南县、北部与海西州天峻县相邻,二杂公路穿过,距县城208千米,平均海拔3350米,总面积658万亩。属于高寒气候,年平均气温-3.29C。托勒村为纯牧业村,人口居住分散,由藏、汉、回、蒙、土五个民族构成。可利用草场65.8万亩,存栏各类牲畜44554只(匹、头)。乡集镇区也在托勒村境内,为我乡经济文化中心,今年计划在乡集镇区建设旅游集散中心,已经完成项目建设前期规划和土地征用工作。托勒村流经全村,河畔两岸长有茂密的灌木丛,为我乡'万亩盆景林”旅游景点所在地。
祁连县八宝镇东村邻近县城,全村共有6个社,总人0367户1171人,有汉族、回族、土族、藏族、撒拉族、东乡族、蒙古族7个民族组成。村内旅游资源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"上庄清真大寺”、回族拱北为核心,紧邻八宝风景景区,是重要的乡村旅游集散地。
地盘子村附近有下塘台遗址、祁连风光旅游景区、祁连山风情草原景区、沙岛、峨堡古城等旅游景点,有青稞酒、祁连牦牛、祁连藏羊、祁连藏系羊肉、祁连黄蘑菇等特产。
达玉村位于野牛沟乡西南部,幅员面积842平方公里,距县城105公里,东邻大浪、西北与边麻村为邻,南与天俊县木里镇为邻,平均海拔3930米。是一个由藏、汉、蒙、回、裕固族等5个民族构成的纯牧业村。全村共有可利用草场91.32万亩(冬春草场37.78万亩,夏秋草场面积为53.54万亩),草场类型有山地草原类、山地草甸类、沼泽类、高原沼泽类、灌丛类、灌丛草甸类等,是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理想之地。
郭米村,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座小山村。郭米村距离祁连县城18公里,隶属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黑河源保护分区,是个以半耕半牧为主产的典型村落,拥有藏族原生态的歌舞“则柔"、射箭、社火等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。地处祁连山腹地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近年来实施“高原美丽乡村"建设等一系列惠民项目。
曲库村位于央隆乡东部,距乡政府10公里,共辖4个社143户421人,是一个由藏、回、汉等多个少数民族组成的纯牧业村,全村可利用草场面积797万亩,存栏各类牲畜37122只(匹、头)。村内各民族风情浓郁,自然旅游资源以"甲波温泉"为主,村内还有野生鹿养殖繁育基地一处,目前驯养野生白唇鹿和马鹿共计600余头,为探索发展体验式旅游提供了条件。
老日根村位于祁连县默勒镇新区东侧,南与海浪、多隆村相连,西与才什土村毗连,北与峨堡镇为邻。老日根村地处托勒山南侧山地、滩地上。境内最高海拔4460米,最低海拔3305米,相对高差1140米。默勒河(即大通河)由村南部自西北向东南流入门源县境内。全村有323户1200人,有蒙古、回、汉、藏等七个民族。老日根村为纯牧业村,经营草地畜牧业。全村土地总面积91.88万亩,天然草原总面积63.17万亩,是高原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,可开展那达慕大会、赛马、射箭、摔跤等传统体育旅游活动。
卓尔山下,幢幢砖瓦房炊烟袅袅,红色的山峰、金黄的牧草交相辉映,远处的松林苍翠挺拔,麻拉河村如世外桃源般隐在这如画的美景中。八宝镇麻拉河村是祁连县2015年实施旅游扶贫示范村,该村以”东方瑞士""天境祁连"大美高原风景为依托,有效利用旅游沿线、风景区等区位优势,积极实施"旅游+山水田园+特色餐饮"、"旅游+特色风情小镇+特色民宿"、"旅游+土特产品商业+技能培训"等精准扶贫战略。
冰沟村位于祁连县八宝镇西南部,距县城5公里,现有农户531户总人口1831人,由回、汉、藏、土族、撒拉5个民族构成,各民族特色文化相互交织又和谐共存,赋予了该村独有的人文气息。冰沟村独特的地理位置,赋予了该村丰富的旅游资源,村庄坐落于牛心山景区南麓,冰沟林海景区腹地,冰沟顾名思义,大冬树大坂的冰川延伸冲击的山沟里的村子,成片的原始森林,灌木,草地,农田围绕在冰沟河畔,加上七月山坡台地的油菜花,抬头可见的雪山,构成-幅美丽的天然画卷。村内交通通畅,距离牛心山核心景区5公里、卓尔山景区7公里、与冰沟林海景区相连,嘉湟公路贯穿全村,也是青海大环线的必经之路,每年夏季游客络绎不绝。近年来,借助乡村旅游村民们纷纷转产办起了农家乐.农家宾馆,截止目前全村共有76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业当中,共创办农家乐5家、农家宾馆32家,推出特色美食烤全羊、酸菜粉条、炕锅洋芋等。同时为丰富旅游业态2018年整合资金2600万元建设集商业楼、接待中心、有机餐饮、有机种植工程、民宿体验为--体的冰沟民宿村项目,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,民宿村的建设将进-步提高冰沟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,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乡村旅游业中。
大泉村位于野牛沟乡西部,黑河沿岸,幅员面积1142平方公里,距县城72公里,该村有回、藏、蒙古、撒拉、土、裕固、汉等7个民族。地处祁连县“西部冰川极地特种体验旅游区”的入口处,野牛沟乡“黑河大峡谷景观带"上,村内草原是“祁连大草原"的组成部分。交通条件相对便利,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,农牧业发展较好,具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。现建成的托茂文化风情苑,开展特色牧游经济。
芒扎村位于峨堡镇北部,全村草原面积48.4万亩,有牛、羊、马等各类牲畜21933头只匹,共187户,有藏、回、蒙古、萨拉等少数民族。芒扎村有茂密的原始森林,主要以青海云杉、圆柏、杨树、沙棘为主;还有著名的盘羊、白唇鹿、马鹿、麝、岩羊、雪豹、雪鸡等野生动物;有景色宜人的豹子崖、形态各异的石林、蜿蜒曲折的龙孔18盘大阪。现已被纳入了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核心区,是高原生态旅游理想目的地。
河西村共有220户726人,有汉、藏、土、蒙古、裕固、回等6个民族,以农为主,兼营畜牧业。河西村位于东西沟口,扎麻什河西岸,依托聚宝瓶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村内交通便捷、设施齐备、服务热情。